
一項發明創造要想取得專利權,申請前要做很多的準備工作,申請時要繳納一定的費用,辦理一系列復雜手續。因此,申請人有必要認真考慮一下,是否值得申請專利,要做多方面的權衡、調查研究后再做決定。
(一)熟悉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確定發明主題是否屬于專利法保護的范圍,不是所有的發明創造都能授予專利權,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根據本國的情況,對專利保護范圍做了一定的限制。我國專利法第5條和第25條規定不授予專利權的情況。
(二)經濟分析
申請一項專利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且要花很多錢,如向國外申請專利,還得花外匯,因此申請前必須考慮好,該項發明創造是否有商業價值和被仿制的可能性。
1.應考慮發明的先進程度
如果一項發明創造太先進,是超時代的,不一定馬上申請專利,如1939年,當電視還處于搖籃時期,當時英國有個發明人發明了彩色電視機系統,盡管此人也獲得了專利權,但無法應用,直到70年代才開始應用。發明人未得到任何好處,象這樣的發明應等一段時間再說,不一定急于申請專利。
2.技術市場行情判斷
一項發明應用在哪個領域,市場需求量如何,申請前應有一定的預測。有的專利,盡管很好,但它應用的領域已處于飽和狀態,也不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例如,有一個發明人發明了一個無級電插座,盡管它可插多個插頭,但市場上插座已經供大于求,因此沒有廠家購買這項技術。
3.技術實施條件
一項較好的專利,不僅是市場上所需要的,而且也要考慮到廠家愿意實施。對于一項改進型的發明創造,應該盡量應用原來的設備和材料,這樣廠家才能愿意實施,否則如果需要大量的更新設備以及人員培訓,也會使廠家感到不夠適用。例如,一項"先導波紋管式減壓閥",它可避免先導活塞式減壓閥的易磨損、卡滯、抗污染能力差及調節靈敏度差的弊病,由于它繼承了先導活塞式減壓閥的絕大部分零組件的生產設備和工藝,因此凡是生產先導活塞式減壓閥的廠家只需增添波紋管組件的生產設備即可,而不必重新組建生產線就能迅速組織大批量生產,所以很受歡迎。
4.被仿制的可能性分析
一項發明很容易被仿制,需求量又很大,就應盡快申請專利。
有的發明,如配方、方法都很復雜,不易分析出成份,被仿制的可能性不大,就不一定申請專利。例如美國的可口可樂飲料,幾十年來只用Know-How(技術決竅)來保護。
(三)專利性的判斷及新穎性檢索
一項發明創造是否具備專利的"三性",即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尤其是新穎性,是取得專利權的基本條件之一。當申請人確信其發明創造有申請專利的價值后,就應著手對國內外專利文獻,以及一定種類和數量的科技期刊和圖書進行新穎性檢索(也稱"查新"),以判斷該項發明創造的專利性,減少申請專利的盲目性。否則即使授予了專利權,也會因此不具備專利性而被競爭對手無效訴訟掉,給申請人帶來莫大損失。所以申請人應該重視查新工作,該項工作可以自己完成,也可委托代理機構辦理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