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3-02 作者:港勤商務 瀏覽:
近期,中國經濟改造中“擴展金融業雙向開放”“放寬外資準入限制”等一系列開放政策,引起了海外投資者的高度關注。

在過去25年中,新興市場國度的資本市場基本設施得到了快速港勤和發展。以中國來看,金融市場已經發展到非常大的市值范圍,金融產業的迅速發展增進了國內資本市場價錢形成機制的樹立和完美,帶動了要素資源的流動和發展。
天達資產管理公司策略師邁克爾·鮑威爾表現,作為中國經濟的支撐者,他了解中國經濟向花費和服務業主導模式的轉型并非坦途,但相比其他西方發達經濟體,增加勢頭要強勁許多。這一強勁的增加勢頭能夠為中國經濟發展和轉型提供修改偏差的機遇和空間。圖爾特則以為,中國作為新興市場的基石,正在為未來經濟長期可連續發展奠定基本。從長期視察來看,中國監管層明白了解問題所在,同時控制解決問題的才能。
鮑威爾表現,近期中國再次放寬了QFII限制、擴展了投資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投資者規模,足見中國正在有步驟地放開外國投資者進入中國股市和債市的渠道。歐洲市場機構投資者樂見和支撐中國這一加速開放的態度和舉動。
圖爾特說,隨著QFII、RQFII渠道的放寬,未來滬倫通和深港通等渠道的樹立,將使中國與歐洲樹立更為親密的金融會作關系,中歐之間的資金流通將更為便捷。
鮑威爾以為,當前中國經濟尚未被真實反映在股市和債市的主要指數上。MSCI、FTSE新興市場股票指數以及花旗團體固定收益指數都在積極斟酌納入中國資產。預計2021年中國資產在全球所有指數中的權重將到達10%至15%,2025年將到達25%。尤其是未來5年內,中國的債券市場將成為全球增加最為快速的市場,也將成為全球最主要的固定收益市場,以及吸引各方投資者的主要資產交易場合。
事實上,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也將為中國自身金融企業“走出去”帶來宏大方便。圖爾特說,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迅速發展,未來新興市場國度將成為全球金融系統中的主要角色。值得關注的是,這一開放過程將是雙向的,大批中國金融企業將“走出去”。這些“走出去”的金融企業,基因中根植著新興市場因素。相比發達國度的投資者,中國“走出去”的金融企業都是“來自于未來的企業”,將比發達國度企業更加適應未來的全球金融系統。
?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