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3-02 作者:港勤商務 瀏覽:
美國國務院7月5日宣布的年度國別投資環境調研報告顯示,全球170個經濟體中大多數的投資環境都處于穩固和改善之中,只有大約20%呈現惡化;監管環境和腐爛成為投資者最為關切的問題。

具體來說,亞太地域的政治穩固性高,基本設施條件相對優勝,投資環境大幅改善和穩固,報告以為此地域存在惡化情形的比例最小;最關注的是監管環境和腐爛。
中東、南亞和中亞地域的政治穩固性極低,同時監管環境和腐爛的問題又極為突出。處于西半球的南北美洲地域堅持了最佳的投資環境穩固性,最受關注的是合同執行和知識產權掩護。
非洲地域的改善和惡化水平兩極化,腐爛和基本設施建設問題突出,優勢是自然資源的獲取最為便利。
多數地域投資環境穩固
這份由美國駐外使館和機構所做的調查是美國國務院經濟外交的一部分;用來考核所在經濟體的投資開放度、法律法規系統、爭端解決、知識產權、透明度、國有企業角色和腐爛等一系列方面,以此指點和增進美國企業的對外投資。
美國務院負責經濟事務的常務副助理國務卿唐偉康在宣布會現場說,大多數地域的投資環境穩固或者改善,比如在非洲和東亞有著顯著的提高,同時在全球樣本中約有20%的經濟體出現出惡化的情形。
“在一長串的問題清單中,監管環境成為各地最受關注的因素,腐爛問題則緊隨其后。”唐偉康說,一個好的投資環境,不僅須要開放度、透明度和可預期的監管,還須要有相適應的環境和安全保證。
負責國際金融和發展的副助理國務卿麗莎·庫比思科彌補說,在2015年實施的新投資政策中,有75%是有利于投資者、有助投資自由化的,有13%是趨向限制性的,另有12%是中性的政策。
庫比思科說,這并不是說沒有問題存在,但“最好和最壞投資環境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
大選政治或傷害貿易政策
在國別報告中,美國國務院的調研成果說,相對于其重要的貿易伙伴來講,中國通過外商投資指點目錄來或勉勵或限制外來投資。
報告說,雖然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發布了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造籌劃,但是目前還沒有提供詳細的改造路線圖和時光表。美方通過中美商貿聯委會(JCCT)、中美經濟對話(S&ED)和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會談等場所,向中方表達關切。
中美雙方正在繼續就雙邊投資協議進行商量,預計將連續到今年秋天。唐偉康當天謝絕就中方上月提交的新一輪負面清單置評。
他此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現,愿望中方對BIT會談抱有雄心壯志。“美中雙方都非常嚴正地看待這份雙邊投資協定,并且懂得完成會談的價值所在。”
唐偉康還反駁了美國總統大選中對于工作崗位外遷的爭論。他說,如果美國公司在海外投資發明一個崗位,就意味著在國內減少一個的話,那只能在這個公司從不增加的前提下能力實現。
包含希拉里和特朗普在內的兩黨總統候選人都對貿易自由化說“不”。希拉里反對已經完成會談的泛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而特朗普則還要撕毀重談《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AFTA)。
喬治城大學教授、國際商業外交項目主任泰德·莫蘭也在現場置評說,80%的國際貿易產生在跨國公司系統、以及他們樹立的全球供給鏈中,因此大選中的反貿易論調不利于美國公司的對外投資。泰德·莫蘭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他對大選政治對美國貿易與投資政策造成的侵害“非常擔憂”。
?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