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3-02 作者:港勤商務 瀏覽:
已經取得9號牌照的部分國內知名私募
據報道,今年來私募基金布局海外的熱忱有增無減,尤其是在港股大漲、客戶海外資產配置需求茂盛的背景下,這種態勢連續火爆,越來越多的私募機構通過取得香港9號牌照、發行海外基金等情勢揚帆出海。

但其背后成本、信息、資源等都是私募須要斟酌的問題,一些機構成為私募出海的“向導”,大大降低了私募出海難度。業內人士以為,9號牌照將成為國內大型私募出海的主流方法,但很多中小型私募更愿意先和資管機構合作發產品“試水”。隨著投資環境變化、市場的開放,未來私募出海將會加速。
今年私募出海有增無減各路人馬紛紜出發
最近,北京某大型量化私募總經理向記者表現,他正在南方出差,緊鑼密鼓準備出海事宜。“客戶有強烈的投資需求。我們今年1月剛剛拿下9號牌照,正籌備發海外基金,基金的募資、運作都在海外。”
相干統計顯示,2016年香港9號資產管理牌照的申請數目增長了50%,其中很多申請人正是國內私募基金,這種情形今年還在繼續,今年私募咨詢海外業務、和資管機構合作發海外基金的情形也相當火爆。“
這兩年掀起的這波私募“出海潮”,和中國資產配置趨勢、私募基金的發展等都有莫大接洽。業界人士剖析,美國人均GDP超過1.5萬美元后,20年間海外證券投資占GDP比例由2%港勤到27%,中國目前只有4%,財富配置全球化趨勢剛剛形成;另一方面,國內私募近年發展快速,投研程度日益進步,出海成為國內私募人的情懷所在。同時,港股市場的成交額,過去5年外資貢獻了52%,但內地投資者從香港回歸時的1%增長到現在的22%。
業內人士也表現,中國私募基金全球化發展符合兩個趨勢,一是國內私募基金業整體發展范圍化、規范化、透明化、需求多元化、策略多樣化,投資轉向國外、全球化成為一種必然,符合私募自身發展需求;二是國人的財富積聚到必定程度后,所出現的全球化資產配置的意愿是同步的。“一些高凈值客戶,過去幾年由于經商、投資、置業、留學等,在海外有大批資本沉淀,但找不到好的投資產品、回報率也低,很多資金沒有得到充足的市場配置。他們想要找信得過的團隊,剛好國內私募他們接觸較多,溝通起來很便利。”
9號牌成大型私募選擇
第三方機構做“向導”
在出海的大潮下,私募們選擇了不一樣的途徑。據剖析統計,目前私募布局海外的主流方法包含:一是港股通,開通較便利,但投資規模有限;二是借用QDII額度,需支付必定通道費,額度緊俏;三是在香港設立公司、拿9號牌照,但需消耗大批人力物力,成本較大;四是收購香港持牌公司;五是通過海外管理人發行,以投顧身份參與,有必定通道費。
據了解,“9號牌照”是香港證監會宣布執行的《證券及期貨條例》第9類受規管業務資歷牌照,即資產管理牌照。國內私募拿到這個牌照就意味著獲得進入國際資本市場的“通行證”,既可以直接參與境外投資,還可以吸引海外資金。“9號牌照是做資管業務的,最符合私募的要求。近年來申請9號牌照的私募機構越來越多。”剖析師表現。
業界人士也以為,私募既然選擇出海,就須要直接接受國際化的監管環境。目前亞洲合適設立對沖基金的國際城市無非就是香港、新加坡和東京,其中香港范圍最大,基本設施配套和金融國際化人才也最齊全,斟酌到香港最接近內地,“我們以為在香港持有9號資產管理牌照會成為國內大型私募出海的最主流方法。”
但內地私募想要獲得9號牌照不容易。香港證監會規定,申請牌照須要2位香港持牌責任人,而持牌責任人須要有3至5年持續公開的資本市場事跡記載,還要經過一系列嚴厲的測驗和資歷審查等。同時,企業也要求在香港有實際的辦公地址,有經驗豐碩的管理團隊去協助運營公司等。“證監會對于牌照的發放十分嚴厲,時光上也具有不可控性,據一些私募反映,現在9號牌照的審批難度越來越大,不排除今后監管層發牌收緊的可能性。”
在掌握成本、“試水”海外業務的斟酌下,不少私募也選擇和有牌照的資管機構合作進軍海外,這些機構往往成為私募海外探路的“向導”。
另外,業內人士以為,私募出海須要斟酌的很大一部分是成本問題,一方面全球的監管成本都在增長,如果在香港、美國獨立發海外基金,須要5000~8000萬美元的范圍能力打平運營費用;另一方面私募本身須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比擬大,香港很多地段辦公室租金貴,而且工作語言是英語,還須要配備相干人才。
業內人士表現,“現在國內有很多私募都在嘗試出海,最核心的是要有策略,我們目前正在打磨,等時機成熟就會出海。”
?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