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3-02 作者:港勤商務 瀏覽:
據CNBC報道,在2016年分開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下稱“新交所”)的企業中,很多企業具備這些共同的特性:他們來自中國,而且是大約十年前曾在新加坡掀起一股首次公開募股(IPO)狂潮的內地企業中的一員。

2005年至2007年,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國企業,曾引領本地IPO市場,直至2012年中旬此類上市結束。依據CNBC匯編的交易所文件,近幾個月內,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自愿分開新交所,同時也有一些企業之所以選擇分開,是因為未能滿足上市要求。
CNBC發現,今年從新交所退市的10家企業中,就有6家是中國企業。去年全年,僅有8家企業退出新交所。
2月份,房地產開發商中國新城鎮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新城鎮”),發布從新交所自愿退市,但是仍留在港交所。該公司指出,退出新交所,可節儉合規成本和管理資源。
在聲明中,中國新城鎮指出,“僅在一個交易所上市,或許有助于整合股票交易,帶來更多流動性,而這將拓寬股東基本,并且增加企業作為投資目的的吸引力。通常,這樣的流動性是股票指數在決議成分股進程中的主要考量因素。”
安永東盟和新加坡執行合伙人MaxLoh表現,對于像中國新城鎮這樣的企業來說,在更接近國內市場的處所打造產品和品牌認知度,是行得通的。他還指出,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國企業或許在新加坡沒有看到自己想要追求的投資者興致。
“在新交所,這些企業未能獲得足夠多的價值,以及投資者的興致,”MaxLoh說。
相比擬新交所,中國企業更喜歡港交所。
此外,有疑問的企業管理和會計實踐導致新交所將很多在該交易所上市的中國企業列入親密關注名單。在被肯定為未能符合上市要求之后,數家企業被要求退市。
新躍社科大學的金融教授SundaramJanakiramanan指出,“如果企業在一段特定的時光內未到達最低財務表示要求,那么新交所將會采用行為。此外,疲軟的市場通常會隨同著不給力的經濟表示,導致這些企業的財務表示也會不給力。因而,這些企業可能就會決議退市和私有化。”
不過,新交所首席執行官LohBoonChye指出,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分開該交易所,并不會影響新加坡資本市場的吸引力。他聲稱,新交所仍是全球最國際的交易所之一:該交易所內大約40%的上市企業,都是來自新加坡之外的。
?港勤集團專業提供香港公司注冊,境外公司審計,商標注冊,秘書服務,法律咨詢等服務。經過多年打造與沉淀,公司客戶遍布全球。對每一位客戶的服務做到精益求精,讓每一位客戶感到服務滿意。

【返回上一頁】
上一篇:美國發布30年來最大范圍稅改籌劃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