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3-02 作者:港勤商務 瀏覽:
特朗普上任百天之際,高調發布了號稱美國“史上力度最大稅改籌劃”。

盡管多位受訪人士表現特朗普新稅改籌劃能否被國會通過仍有待視察,但新稅改一旦實施,對美國和中美貿易或將帶來的影響依然值得關注。
針對新稅改可能對中美貿易帶來的影響,以及中美貿易“百日籌劃”的意義,受訪專家表現,中美貿易不平衡是個長期問題,“百日籌劃”可以在比擬好操作、見效快的范疇率先達成共鳴,看到一部分成效,但不是一個解決長期問題的適合支配。
影響有限
“特朗普新稅改籌劃會對美資在華企業以及中公民營企業增長一些不肯定性。但稅收只是影響因素之一,還要斟酌投資環境等其他因素。”商務部研討院國際市場研討所副所長白明告知《中國經營報》記者。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討會常務副會長霍建國說,這樣一來,要承擔稅負負擔和赤字,方案在國會通過的可能性很小,甚至須要重復修正。但是一旦實施,美國未來兩三年經濟增加可能會加快,也會對中美貿易平衡帶來影響,我們應當關注到這一點,提早做研討。
在談及新稅改影響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討院院長屠新泉告知本報記者,減稅對企業的作用很直接,如果通過對美國制作業回流會有必定作用,但還要斟酌其他因素,包含勞動力供應數目、質量等。此外,減稅不利于戰勝全球化帶來的矛盾,應當去緩解收入分配問題,在資源配置上偏向于勞動者,而這個政策更多偏向于企業。
但屠新泉也對新稅改能否順利通過持視察態度。他以為,減稅是共和黨的一貫政策,共和黨的選民基本就是企業界、商界,所以他們對稅收更加敏感。但這次新稅改政策本身是否符合美國經濟的需求是個問題,減稅后的財政平衡如何實現也是個很大的問題。先看這一政策能不能通過國會,實際影響有多大值得視察。
中美貿易失衡是長期問題
近日頒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中指出,目前中美正在推動經貿合作“百日籌劃”,將為雙邊貿易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但雙方依然存在分歧,如近期特朗普表現中國不是“匯率把持國”,但美國財政部仍再次將中國列入“匯率把持國”視察名單,可能對雙邊貿易發展發生負面影響。
此前,中美雙方表現,將啟動為期100天的繚繞貿易范疇的會談,以縮小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的籌劃,被稱為“百日籌劃”。
數據顯示,總量上看,中國對美商品貿易存在長期的貿易順差。從中方來看,對美貿易順差長期占中國貿易順差總額的比重雖出現出較大波動,但總體堅持在較高程度,截至2015年末,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約為2600億美元,占中國總體貿易順差的43.36%。
對美國而言,依據美國商務部2月7日頒布的貿易統計數據(通關)顯示,2016年美國在商品貿易中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為3470億美元,占整體商品貿易逆差7343億美元的47%。
從構造上看,截至2016年末,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額約為4630億美元,涉及服裝、手機、電腦產品、家電、漁業、珠寶、電信裝備、玩具、游戲等類產品;而美國對中國出口的40%來自中國游客赴美旅行、大豆、飛機及汽車出口四大行業。
“百日籌劃是個階段性支配,中方角度將重要是緩和緊張氛圍,在比擬好操作的范疇到達共鳴,一百天后看到一個成果。但是會談一百天停止是不可能的,中美貿易不平衡的問題短期內也是不可能解決的。”屠新泉說。
白明表現,對“百日籌劃”的期待,美方最大訴求是增長對華出口,減少對華貿易逆差,而中國則愿望美國開放更多范疇與中國進行合作。美國的強項是高技術產品,但恰恰是高技術產品限制對我們出口,貿易不平衡最大的問題在美國自身。
產業構造須要調整
在談及哪些范疇可能在“百日籌劃”會談中率先達成共鳴時,屠新泉以為:“農產品、金融服務、油氣等范疇可能容易取得進展。農產品貿易我們國度的管控是比擬嚴厲的,我們還有中糧這樣的大貿易商,多買點美國農產品是可以的,這個增加空間是有的。”
但中美貿易不平衡歸根結底是由產業構造決議的。屠新泉以為,美國的資源集中在服務業,服務業占GDP比重的80%,制作業占GDP的10%,制作業不能滿足國內需求,就得依賴進口。服務業雖然是美國的優勢,但服務業發明的貿易順差或者說出口是比擬小的,因為它可貿易性較差,也就是說美國優勢產業沒法出口,劣勢產業必需依賴進口,所以美國的貿易逆差是不可能解決的,美國跟它一半以上的貿易伙伴都有逆差。
“中國產業構造跟美國互補型更大,我們是服務貿易逆差,貨物貿易順差。但服務貿易的劣勢不會發生那么大的逆差,我們在制作業的優勢發明了更多順差。這個問題須要時光,須要中國的構造調整來轉變,但這個進程至少得二三十年。”屠新泉在剖析中美貿易不平衡時剖析道。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表現,中方從不尋求貿易順差,而貿易順差賬卻記在了中國頭上,但好處實由雙方分享。中方愿依據國內市場實際需求,擴展自美進口。愿望美方也能調整出口管制等阻礙對華出口的政策,為化解貿易逆差發明條件。
?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