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3-02 作者:港勤商務 瀏覽: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近日宣布《2017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持續第二年被評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

制度優勢
IMD全球競爭力中心自1989年起宣布全球競爭力排名。《2017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依據“經濟表示”、“效力”、“營商效力”及“基本建設”等四項競爭力因素,對63個經濟體進行評估。
繼去年之后,香港今年蟬聯這一排行榜首。瑞士也與去年一樣,維持在第二位。香港的重要競爭對手新加坡,則上升一級至第三位。美國從底本的第三位跌至第四位。荷蘭躍升三級至第五位。
報告顯示,香港并非事事比人強。去年,香港經濟受到外圍環境影響而有所放緩,在經濟表示上連跌六級至全球第十一位。基本設施雖然微升一級,也僅排在第二十位。生涯成本指數更是排在倒數第二位,僅比委內瑞拉高。不過,香港在“效力”和“營商效力”得分遙遙領先,從而穩住了榜首之位。
香港《文匯報》社論就此指出,自由開放的市場、精良的法治傳統、高效的公營部門以及穩健的體制等固有優勢仍然精彩,闡明香港經濟基本穩定,發展條件仍有過人之處。文章說,這也是“一國兩制”在香港真正落實的明證,港人對此應堅持和充斥信念。
居安思危
近20年來,香港除了在競爭力排名上屢創佳績,在多種國際排名中都有不俗表示。到2017年,香港已持續23年被美國傳統基金會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香港對本地企業履行稅率低且操作簡略的稅制,對許多進口產品免稅,成績了國際著名的自由港。香港健康的財政狀態、自由的貿易和金融、廉明的、高效的監管等,都受到國際評比機構贊譽青睞。
但香港輿論也指出,香港不可因此就固步自封,面對日趨劇烈的環球競爭,要居安思危揚長避短,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討所常務所長莊太量以為,報告未將世界上其他繁華的城市單獨列出來跟香港比擬,加上沒有評估政治因素,所以香港排名能夠蟬聯第一。另外,他也以為香港行政和立法存在對峙狀態,導致特區目前的行政效力并不算高。
《文匯報》評論指出,香港競爭力的近憂是地價成本高,遠慮則是創新才能不足。IMD報告今年首次宣布了數碼競爭力排名,頭三位分離是新加坡、瑞典和美國,香港排第七。2015年,香港在科研總支出僅占GDP的0.76%,顯著后進于國際平均值的1.54%。
香港原來可以在數碼競爭力上有更好的表示。香港特區于2013年就提出要設立創新及科技局,但這一籌劃在立法會的重復“拉布”下,整整拖延了3年。
抓住機會
香港要堅持競爭力,需從穩定優勢、補足短板、抓住機會三個方面入手。
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現,面對全球經濟日趨劇烈的競爭環境,必需盡力鞏固香港固有的競爭優勢,包含自由開放的市場原則、精良的法治傳統、高效的公營部門以及穩健的體制,同時積極開辟新市場和聲援新產業發展,港勤香港的長遠競爭力。
香港立法會消息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主席葛珮帆議員表現,香港在數碼競爭力方面要急起直追,愿望特區及社會各界更加器重科技發展。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吳秋北指出,香港自身經濟體范圍較小,容易受外圍影響,因此要解決好經濟轉型的問題。另外,近年立法會“拉布”拖慢香港經濟發展,愿望下屆能夠改善行政和立法關系,率領香港走出困局。
香港行政會議成員、香港總商會立法會議員林健鋒表現,香港不能單打獨斗,更不能長期“吃老本”,及社會各界應把握“一帶一路”及大灣區發展的機會,爭奪成為亞投行的財資中心,并推進大灣區的金融、貿易、物流、旅游以及創新科技發展。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展開,香港作為內地和世界之間的“超級接洽人”,必將迎來更多機會。只要落實好“一國兩制”,應用好“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奇特優勢,香港未來保住全球競爭力榜首之位理應并非難事。(人民日報王平)
?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