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3-02 作者:港勤商務 瀏覽:
據報道,隨港珠澳大橋最快今年年底通車,國度的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發展規劃,愈來愈受財金界人士器重。

畢馬威和香港總商會昨頒布《大灣區規劃-驅動完成的要害》(簡稱《報告》),有關調查分離在今年6月和7月間進行,拜訪了來自本港、廣州、深圳及大灣區其它城市合計614位企業管理層,當中香港佔三分之二,廣州和深圳分離佔15%及13%;行業涵蓋製造、分銷、電子商務、零售和物流等等。
調查發現香港受訪者對大灣區的競爭力最感樂觀。更多在香港有業務的受訪者(41%)以為大灣區能在十年內與東京灣區媲美,比在中國內地有業務的人高(34%)。
騰訊:可成最多元灣區經濟
《報告》引述騰訊高等公共政策研討員陳創前指出,大灣區可能不止是媲美紐約和東京、甚至可成為全球最多元化的灣區經濟。“大灣區最大的優勢是很多基本設施和才能已經到位,不須要從零開端。”他預期大灣區可以充足應用本港的金融服務業、澳門的娛樂休閑業,以及深圳的科技創新特長,而東莞、廣州等內地城市也可為該區提供壯大的制作業支撐。
畢馬威吁進步區內合作程度
有份負責調查的畢馬威中國南方區首席合伙人發揮芳亦以為,“大灣區的重要目的之一是進步區內的合作程度。這包含厘清大灣區內各城市的核心競爭優勢,并摸索它們之間優勢互補的方式。”他建議,香港可以繼續加強其在金融和專業服務范疇的優勢,深圳可以應用其在高科技制作和創新方面的特長,而廣州和東莞則可以施展它們的制作才能。因此,大灣區有才能成為世界上最多元化的城市群。
談及大灣區的優勢時,畢馬威中國香港區管理合伙人劉麥嘉軒昨于記者會上表現,有39%的受訪者以為大灣區最能吸引投資的因素是資金流通性,其次是人員流通、服務流通和信息流通。她相信香港可以應用自身金融基本設施,增進人民幣國際化,增強香港作為區域內資產管理中心的位置和作用。
總商會:港三大優勢須增強
同場的香港總商會副總裁(政策及商務發展)陳利華則以為,大灣區發展對香港而言是一項“先鋒籌劃”,而為了充足應用這一規劃所提供的機會,本港必需把工作重點放在三個方面,包含最具競爭優勢的行業,即國際金融、航運與物流、離岸人民幣交易和爭議調劑;其次在“一國兩制”之下衍生的奇特性質如法治精力;最后善用地理地位優勢,增強與世界各地聯通的才能。
《報告》又披露,在大灣區發展最受益行業的調查方面,成果顯示有68%受訪者以為貿易與物流是最受益的行業,其次有62%及60%受訪者分離以為是金融服務及創新技術的研發最受益,有52%受訪者則選擇專業服務,另外同樣有28%受訪者以為制作業及旅游與展覽業同樣受益。
?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