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3-02 作者:港勤商務 瀏覽:
“在香港產業系統升級和遷移進程中,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資本市場的角色會進一步凸顯,這也驗證了香港依托資本市場的戰略選擇是準確的。

站在內地改造開放40周年的歷史關口,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用“史無前例”這個詞形容了6月1日在香港召開的“新時期香港資本市場再動身”研究會。與會人士以為,改造開放中,香港與內地實現了雙贏。在未來的進一步開放中,香港“超級接洽人”的作用將愈發凸顯,國際金融中心腸位必將越來越鞏固。
香港成為中資主戰場
近年來,香港資本市場取得了非凡的成績。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黃奇帆以為,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是香港資本市場銳意改造發明歷史的5年。面對全球金融經濟格式變化,香港充足施展銜接中國與世界的樞紐作用,推進資本市場創新發展,使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腸位進一步鞏固。這5年,香港資本市場至少產生了5個積極的變化:一是市場范圍迅速增加,二是外地投資者構造顯著變化,三是制度機制改造提績步穩,四是交易品種更具多元,五是經營效益在全球前列。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表現,香港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也是全球主要的商業、旅游、航空、海運和物流樞紐之一。去年是香港回歸20年,香港經濟在過去20年中累計名義增加接近85%,經濟范圍總量達2.66萬億港元。這一成就和香港的資本市場是不可分割的。
香港GDP與資本市場總市值的比例接近1:15。黃奇帆以為,這一數據顯示出了香港的不同。宏大的比值差別背后,是香港資本市場在一國兩制體制下,背靠大陸宏大的經濟體量,大量的擬上市公司和機構投資者與散戶投資者,與香港市場互聯互通,從這方面來看,香港更是一個大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必定水平上可以說,香港、上海、深圳三大證券市場構成了中國整個的資本市場,香港資本市場已經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主要的組成部分,成為中資企業、中資投資商的一個主戰場。”
內地與香港攜手破局
港交所新任主席史美倫表現,港交所能有今天的范圍,離不開內地經濟的支撐。沒有大批內地公司來香港融資,香港不可能有今天的位置,也不可能成為亞洲最主要的資本市場之一。
1993年7月15日,青島啤酒成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國企,香港自此也成為內地企業境外集資最重要的國際市場。從1993年到今天,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首發和增發的總集資額超過5.8萬億港元,目前內地企業也占了香港市場總市值的逾66%。
“可以說,沒有國企來香港融資,香港的資本市場不可能有今天在國際上的位置。同時,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既為企業提供了可自由兌換的發展資金,贊助港勤公司治理程度和透明度,也令內地企業快速做大,讓不少企業成為全球領先企業之一。內地和香港真正實現了雙贏。”史美倫說。
香港再迎“大時期”
站在新的起點,香港資本市場正在進行新一輪“蛻變”。4月30日,港交所發布了25年以來最大變更:港交所為拓寬香港上市制度而新訂的《上市規矩》條文生效并開端接受新型及創新產業公司的上市申請,未能通過主板財務資歷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權”的公司正在“趕來”。這預示著,香港資本市場迎來又一個“大時期”。
周小川以為,香港未來將在“一帶一路”融資系統中扮演主要角色。“一帶一路”在投融資方面需求很大,香港投融資經驗豐碩,具有人才、信息、資本等全面服務的才能,完整可以趁勢而上,增強與沿線國度的投融資合作,打造國際化的投融資平臺。
同時,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香港同樣有宏大機會。“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位置將進一步強化。香港作為境外人民幣重要的集散地,隨著人民幣的國際化深刻和參加SDR,香港可以進一步拓展人民幣業務的深度和廣度,發展有特點的人民幣離岸產品,逐漸形成為全球提供各類人民幣金融服務的才能。”周小川說。
而在黃奇帆看來,香港資本市場服務內陸、連通全球,發展潛力宏大,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位置必將越來越鞏固。“我非常贊同香港‘超級接洽人’的功能定位。進入新時期,香港資本市場作為中國內地和國際市場的‘超級接洽人’。我國經濟整體實力和國際位置不斷進步,都會成為香港應對國際金融各種問題與挑戰的壯大底氣。”(中國證券報作者:吳瞬)
?港勤集團專業提供香港公司注冊,境外公司審計,商標注冊,秘書服務,法律咨詢等服務。經過多年打造與沉淀,公司客戶遍布全球。對每一位客戶的服務做到精益求精,讓每一位客戶感到服務滿意。

【返回上一頁】
上一篇:澳大利亞投資移民5年多“吸金”近500億元 超8成移民來自中國
下一篇:外資看好中國 期望加大金融開放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