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3-02 作者:港勤商務 瀏覽:
在“一帶一路”機會下,香港應用“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和國際金融、貿易及物流中心的傳統優勢,進一步施展“走出去”的主要平臺作用,發力打造“一帶一路”融資中心和專業服務樞紐,助推內地和香港企業并船出海。

特區多方面落實“一帶一路”建設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2018年施政報告中表現,香港已確立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主要節點和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首選平臺。特區制定了“一帶一路”的策略重點,繼續推進與內地和“一帶一路”相干國度及地域的協作。
今年6月,首次“一帶一路”聯席會議在北京舉辦,為香港與內地相干部委就“一帶一路”倡議樹立獨有和直接的溝通機制,推進內地企業以香港作為向外發展的中心,并增強項目對接和合作。
2月,香港特區和“一帶一路”總商會在北京舉行“國度所需香港所長——共拓‘一帶一路’策略機會”論壇,推進香港和內地企業樹立策略伙伴關系。在這之后,特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與國務院國資委合作,先后幾次招待幾十家央企拜訪香港。
香港各界和內地企業增強合作,共拓“一帶一路”機會。特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現,香港必需與國度在“一帶一路”沿線的有關企業樹立更緊密的伙伴關系,互相了解,并船出海。
香港打造“一帶一路”融資樞紐和專業服務樞紐
“香港迅速上升成為中國跨境并購百強交易最集中的地域之一,香港2018年比2017年在百強交易中的數目增長了14筆。”中國并購公會輪值主席胡章宏說,在“走出去”的進程中,中國企業將會見臨包含法律和政治、稅務、金融及知識產權等多方面的風險,而香港正是中資企業管理這些風險的中心。
此前全程參與了華泰證券首次海外并購的達維香港律師事務所高等律師黃逸宇以為,香港的律師事務所大多是英資所或美資所,這些律師事務所進行的法律盡職調查和法律意見書,在國際資本市場、外資投行和監管部門都有高度認可。
胡章宏以為,香港在發債、上市、貸款和風投等融資方面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優勢,能為“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的企業甚至集資和融資提供多元化的金融平臺,又可為投資者提供多樣化資產分配工具。
自1993年首家內地企業青島啤酒赴港上市至今,香港資本市場一直是內地企業“走出去”的幻想平臺。目前,在超過2200間在港上市的企業中,內地企業市值占香港證券市場市值超六成。
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現,特區會推進香港成為“一帶一路”基建項目融資中心、保險和再保險中心,以及專業服務樞紐和法律服務及爭議解決的中心。香港資本市場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和緩解投資風險的方案,可以增長“一帶一路”項目標商業吸引力。
中資企業應用香港平臺開辟“一帶一路”重點范疇
應用香港“走出去”,駐港中資企業引領構建“一帶一路”金融大動脈。中國銀行在港經營超過百年,目前實施團體重組戰略,把中銀在香港的管理、服務和金融產品等優勢延長至東南亞地域,港勤中國銀行區域及全球服務才能。
香港中國企業協會會長、中銀香港總裁高迎欣介紹,近年來,中銀香港完成了“一帶一路”區域內電信、基建等多個行業的重點項目,為“一帶一路”金融大動脈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此外,香港施展金融綜合優勢,樹立多支專項投資基金。高迎欣介紹,華潤金融攜手華潤電力、水泥、置地、五豐等發起專項私募股權基金,充足撬動第三方資本,在“走出去”的進程中疏散風險,實現金融業務整體創新發展。
中信團體與中信銀行、中信證券等金融子公司,通過對“一帶一路”項目提供資金支撐,設立“一帶一路”基本設施基金,與沿線有關國度合作設立直接投資基金等方法,累計為海內外“一帶一路”項目提供資金支撐約150億美元。
著重港口和工業園區的投資和建設,是香港中資企業“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大亮點。總部位于香港的招商局投資了吉布提自貿區和中百工業園,招商局董事長李建紅說,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航運中心和金融中心,這為招商局港口航運業務和金融業務發展提供了較多的產業資源。
林鄭月娥表現,香港在增進基建投融資等方面獨具優勢,將繼續成為海外企業投資內地“引進來”的窗口,也是中資企業“走出去”的跳板。(新華網記者李濱彬)
?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