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3-02 作者:港勤商務 瀏覽:
在歐盟趨嚴的投資環境下,仍有超七成企業對下一步的投資盈利表現樂觀,高達78.63%的受訪企業將歐盟列為第一投資目標地。

近日,中國貿促會研討院宣布《歐盟投資環境報告》(以下稱《報告》),《報告》剖析了歐盟投資環境的突出問題,中國企業在歐盟投資面臨的重要挑戰。
“由于歐盟及部分成員國不斷收緊外資審查,中國企業完成并購的數目減少,成本增長。”中國貿促會研討院國際貿易研討部主任趙萍說。
歐盟是重要投資目標地
“中國企業在歐盟投資以并購為主,投資的行業逐步多元化。我們的調查顯示,七成企業對在歐盟投資盈利預期表現樂觀,并且有高達78.63%的受訪企業將歐盟列為第一投資目標地。有43.59%的受訪企業表現未來將會擴展在歐盟的投資,比2017年高出5.13個百分點。”趙萍表現。
自2003年樹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以來,中歐合作涵蓋上百個范疇,歐盟已成為最吸引中國投資的目標地。目前,中國累計在歐盟設立直接投資企業2900多家,籠罩歐盟全體28個成員國。
趙萍表現,經貿范疇的合作一直是中歐關系穩固和健康發展的基石,特殊是在歐元區經濟預期增速降落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對歐盟投資主要性更加凸顯。中國對歐盟投資不僅帶來資金,還帶來就業機遇,推進了技術創新和產業集聚,有利于歐盟經濟增加,對于應對歐元區經濟下行壓力具有主要作用。
《報告》顯示,多數企業對歐盟投資盈利預期表現樂觀,我們的統計顯示大概有七成的企業對下一步的盈利表現利潤連續增加,堅持原有盈利狀況,扭虧為盈,或者虧損減少,可以看出多數企業還是對歐盟市場充斥期望的,只有20%左右的受訪企業預期未來影響會減少,9%的受訪企業預期由盈轉虧,還有不到1%的企業表現虧損可能會擴展,所以總體來看中國企業對歐盟市場還是表現樂觀的。
中企投資成本增長
雖然多數企業愿意赴歐盟投資,但是由于目前歐盟正在收緊的外資審查制度,歐洲的投資環境也產生了變化。
一位接近商務部的人士告知本報記者,2018年中國對德國投資降落顯著。
據了解,歐盟層面出臺了《外資審查法律框架草案》,并且于2019年4月正式生效,在生效后的18個月之后開端正式實施。在成員國方面,德國作為歐盟的重要經濟體,自2017年開端修訂《對外貿易與支付條例》,依據這個《條例》要增強外資審查,擴展審查規模,降低審查門檻,進一步強化的職權,延伸審查時光。
安永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投資者在德國投資并購的興致有所削弱,全年僅完成了34起企業并購,同比減少1/3,是2016年的一半。
“中國企業面臨的投資環境的第一個挑戰,就是投資范疇隨時會受到限制。”趙萍說。
《報告》以為,由于外資審查、數據掩護等一系列的規矩出臺,企業的合規成本日益上升。
“更為嚴厲的審批流程導致中國企業在并購進程中交易時光延伸,交易成本上升,從而導致中國投資者以并購方法進行投資的話,在競買的時候會處于劣勢,因為被審查的可能性會增長審查成果的不肯定性,使得賣方,也就是被收購企業會特殊審慎地看待中國買家。”趙萍以為。
《報告》稱,一方面為了應對這種審查,中國企業不得不加大更多人力物力的投入,從而使審查能夠更容易地順利過關,另一方面賣方往往也會要求中國投資者支付反向分手費。
所謂反向分手費是指,交易一旦失敗,由于審查等原因導致中國企業沒有資歷購置,或者沒有被同意,在交易失敗的時候,中國企業須要補償買方也就是被收購企業的相干喪失,從而進步了中國企業在歐盟并購的交易成本。
趙萍介紹道,在數據掩護方面,歐盟出臺了歐盟通用數據掩護條例,就是熟知的GDPR。調查顯示有82.2%的中國受訪企業以為GDPR的出臺會對其在歐盟投資發生負面的影響,特殊是成本方面的支出會有所上升。
《報告》還指出,歐盟的稅制比擬龐雜,稅負相對照較重,這就加劇了在歐中資企業的運營艱苦。調查顯示有36.9%的企業以為,歐盟的稅負過重,從而影響了企業在歐盟的有利遠景。(文章起源:中國經營網)
?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