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3-02 作者:港勤商務 瀏覽:
中美貿易糾紛在陰霾下再現曙光,惟貿易掩護主義的萌起已對全球貿易格式造成長遠影響。

利豐發展(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家敏形容當前的中美貿易摩擦尤如一個"貿易配額新時期",唯一不同是此次的貿易壁壘不再是"配額",而是"地緣政治"紛爭,建議香港除了要做好連結原材質供給、上中下游制作、歐美終端花費者市場,以及為中美間接貿易服務的角色之外,也要做好產業轉移的工作。
數字化助力邁向工業4.0 大灣區與帶路迎協同效應
"雖然貨物最終還是會出售給歐美花費者,但是出售的路徑變了,從以往中美直接貿易,變成通過一個或者多個不受美國地緣政治因素影響的生產基地而進行的全新間接貿易模式。"張家敏建議企業積極推進企業升級轉型,并把握"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的龐大機會。
張家敏指出,粵港澳大灣區聯合了珠三角這全世界大工廠的優勢,隨著全球數字化的發展,經濟和全球供給鏈也邁向數字化,促使內地經濟迎來新發展階段,"我們現在已經進入到工業4.0時期,以及數字生產時期。現在有最精密的技術,輔助以精密的數字發展。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香港和大灣區其他10個城市之間的關系,他們要變成一種新的抱團關系,優勢互補,在未來新的全球供給鏈競爭中施展優勢,它事實上亦會成為中國內地未來發展的新模式。"
中美兩大世界經濟體在當前的"工業4.0"時期開打貿易戰,無疑扭轉了全球工業形勢,沖擊各行各業的發展。然而馮氏團體以香港為基地,旗下核心業務包含貿易、物流、經銷及零售。張家敏指出,中美兩國互征懲罰性關稅,大大進步了企業間的營商成本和貿易風險,大灣區正好為香港與珠三角打造全新的合作伙伴關系,讓兩地共建未來的數碼供給鏈,"傳統制作業受中美貿易關系緊張影響,紛紜加快遷往中國內地以外的便宜生產市場,而大灣區已成為數碼生產體系測試場地,供廠商測試并完美各種用作生產高端花費品的新數碼體系。香港將繼續擔負要害的接洽角色,協助這數碼生產才能與國際接軌。"
大灣區引領香港再度轉型 產業革新注入創科新力氣
面對截然不同的全球競爭格式,張家敏以為,香港必需捍衛自身的領先位置,繼續增備創新科技的"彈藥",進步競爭力,開辟細分市場,把握粵港澳大區為香港帶來再度轉型的原動力,"香港須進一步施展其在專業服務、貿易、物流、國際營銷和出售方面的現有角色,進步水準,精益求精,并肩負新的義務,擔負環球構思、數據和消息的交流中心,并為新的金融服務和新興產業包含人工智能、大數據剖析、科技更先進的醫療服務、珠三角高科技產業、新重工業和服務業提供額外服務。我們可以預期,香港將更積極參與在大灣區科技企業的各個領域,成績以創科為本的商業發展。"
張家敏又指出,企業不能忽視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所帶來龐大的協同效應,"如果看一下海上絲綢之路,它的起點其實就是在珠三角,就是在大灣區,推進了整個‘一帶一路’發展。到目前為止,已經看到很多一系列基本設施,不管是金融還是途徑、鐵路等,很多的時候這些項目都是應用香港來集結金融的資源,來進行管理這些項目。大灣區不僅是一個很大的生產基地,也是一個很大的花費市場,我們愿望香港能扮演重大角色。"
他以為,隨著大灣區進一步的互聯互通,區內企業將能夠更好的應用廣東的制作業以及港澳的服務業這個雙重基地,來提供規模更廣的貨品,"鑒于香港企業在廣東或內地其他省市仍面對‘大門已開,小門不開’的情形,大灣區的深化合作能改善和諧規范尺度、資歷互認,以及給予香港企業更特惠的待遇、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將有助減少這些貿易壁壘。"
"走出去""引進來"刻畫營商新藍圖
因應中美貿易糾紛,一些企業也斟酌或是正積極把最終的產品生產環節遷離中國內地。張家敏表現,面對全球供給鏈的重新布局,香港企業務必同時以"走出去"與"引進來"為策略尋覓機會,"很多供給鏈的源頭以前正是在大灣區、珠三角開端,現正沿‘一帶一路’走到如越南、孟加拉、印度、印尼等,甚至遠至中東、非洲、埃及、埃塞俄比亞等地。"
隨著內地企業走進國際市場,香港應更好地施展其專業服務優勢,張家敏說:"由于內地履行外匯管制,內地企業不太容易進行外幣融資,這時候香港可以作為成熟的募資平臺,協助這些廣東企業募資,包含通過借貸、股權融資、債券融資、風險投資等。在內地企業‘走出去’進程中,也為香港的調劑或仲裁服務,以及處置各種商務或合同糾紛的專業服務‘引進來’商機。"
?港勤集團專業提供香港公司注冊,境外公司審計,商標注冊,秘書服務,法律咨詢等服務。經過多年打造與沉淀,公司客戶遍布全球。對每一位客戶的服務做到精益求精,讓每一位客戶感到服務滿意。

【返回上一頁】
下一篇:香港與澳門簽署稅務支配
掃一掃
18926071152
微信同號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