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統計處預先估量數據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同比本質下跌2.9%,當年年度GDP同比本質下跌1.2%。
特區發言人指出,香港經濟已持續兩個季度同比收縮,重要原因是內部暴力事件連續打擊經濟氛圍和與花費、旅游相干的經濟運動,以及出口囿于艱巨的外圍經貿環境繼續下跌。
去年6月起,違法暴力事件在香港多區連續升級,公共秩序和社會法治被嚴重損壞,包含旅游、餐飲、運輸在內的各行各業都受到繁重打擊。本就受困于全球經濟放緩的香港經濟在閱歷了上半年小幅增加后,于去年第三季度步入技術性衰退。
經濟寒冬中,旅游業首當其沖。由于暴力事件連續不斷,香港社會動蕩難平,數十個國度對香港發出旅游警示,訪港旅客大幅減少,眾多基層旅游從業者的生計岌岌可危。
每年的9月至11月歷來是歐美旅游團赴港旺季,從業30多年的外語導游吳先生往常月均能掙2萬多港元。然而,去年同期,吳先生卻面對幾乎無團可接的尷尬局勢,每月有活干的天數只是個位數。“不少歐美游客撤消了來港籌劃,究竟誰敢去危險的處所玩啊。我有同事都轉行臨時做保安了。”吳先生說。
吳先生的蒙受正是眾多香港普通百姓生涯的縮影。暴力陰霾下,餐廳和商店結業屢見不鮮,不少勉強維持經營的中小企業也紛紜降薪裁員。數據顯示,去年10月至12月間,零售、住宿、餐飲行業的失業率維持在5.2%的三年來高位。而香港整體失業率也從上半年2.8%的十余年低位,升至四季度3.3%的程度。
面對嚴峻局面,特區去年共推出四輪紓困辦法,以緩解中小企業和普通市民的經濟壓力,涉及金額共計超過250億港元。今年1月,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再頒布10項涉及民生新舉動,大力港勤對基層和弱勢社群的聲援。
展望2020年,特區發言人表現,香港經濟仍面臨高度不肯定性因素,包含全球經濟復蘇步伐、外圍經貿關系、本地社會事件、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等。
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此前指出,連續下滑風險和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將對香港經濟造成雙重打擊,使今年經濟繼續收縮的風險大大進步。而餐飲、零售、旅游、花費行業將陷入更深的寒冬,中小企業和打工人員承受的壓力將會更大。
香港經濟學家、絲路智谷研討院院長梁海明以為,疫情發展對香港經濟帶來的影響是顯著的,由于赴港旅客急挫,花費大大減少,貨物進出口也難有起色,香港首季經濟有可能呈現更加顯著的跌幅。
“此外,由于社會事件的影響仍未完整消退,即使在疫情得到掌握后,香港經濟也難以實現迅速反彈。”梁海明說。
專家指出,由于經濟衰退恐將連續,特區需繼續出臺紓困辦法,聲援中小企業和艱苦家庭,并研討辦法釋放大眾花費意愿,增長固定資本投資,贊助企業開辟海外市場,以推進香港經濟在2020年重回正軌。同時,還應吸引更多創新科技企業來港上市,刺激本地新經濟發展,推進產業構造轉型升級,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能。
盡管面臨內外部諸多挑戰,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背靠祖國堅實后盾,仍然具有聯通中外的奇特優勢,長期發展遠景依然穩健。
內地仍然是香港最大出口市場,香港去年輸往內地商品貨值占其出口總值一半以上;內地企業在港交所上市企業中占比逾五成,貢獻了超過七成的市值,來自內地的資金更支撐了香港金融市場穩固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香港充足施展在金融、科創等方面的比擬優勢,搭上祖國發展的高速列車,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無論國際風云變幻,中國內地穩固的經濟增加和14億人口的大市場,始終是香港堅持繁華穩固最可靠的依托和最剛強的后盾。”梁海明說。(新華社記者方棟朱宇軒)
?
掃一掃
18926071152
微信同號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