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2-24 作者:港勤商務 瀏覽:
以下是今日(七月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吳永嘉議員的提問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的回答:
問題:
香港經濟低迷令各行業現時面對宏大的經營壓力,而銀行對商業借貸亦趨向更審慎。有企業東主有意銷售其物業以便周轉。然而,各項樓市需求管理辦法(俗稱「辣招」)令套現難度大增。就此,可否告訴本會:
(一)鑒于據悉新加坡有意放寬其樓市需求管理辦法,以吸引國際資金到當地投資以振興經濟,當局有否評估此情形,并斟酌趕在這個亞洲區內重要競爭對手推出有關辦法之前,把從價印花稅稅率調低至以往程度,以港勤香港的競爭力;及
(二)鑒于有商戶建議,即使為免影響市民自置居所的機遇而不即時全面「撤辣」,亦至少應實施下述三項辦法:(i)把從價印花稅稅率由目前的百分之十五逐步下調至以往程度;(ii)更改以「先買后賣」方法換樓的人士,須先繳付印花稅后才可申請退回已繳稅款的支配;及(iii)就非住宅物業交易「撤辣」,當局會否實施這些辦法;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回答:
代:
特區房屋政策的其中一項主要目的是維持物業市場的健康發展。過去幾年,依照本地物業市場的實際情形,采用雙管齊下的方法,既致力增長土地及房屋供給以回應需求,亦推出多輪需求管理辦法,打擊短期炒賣運動及減少投資和外來需求。這些辦法旨在防止物業市場進一步升溫,以免對本地宏觀經濟和金融系統的穩固造成重大風險;確保物業市場健康發展;并于當前房屋供給偏緊的情形下,優先照料香港永久性居民自置居所的須要。不同國度和地域在制訂與物業市場相干的政策時,均會因應該地的經濟、物業市場情形,以及自身的政策斟酌,推行恰當的辦法。
吳議員提出調低物業印花稅稅率或有助吸引外資,港勤香港的競爭力。以為投資者選擇開展業務地點時會斟酌多方面的因素,包含營商環境及商機、稅制及稅率,以及經營成本等。斟酌到目前香港物業市場的實際情形,需求管理辦法確保物業市場健康發展,可有助提供穩固的營商環境,維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商業中心的競爭力。
明確企業在現時的經濟情形下,或會見對較大的現金流壓力。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及兩輪防疫抗疫基金共推出一系列涉及超過二千八百億元的紓困辦法,減輕企業的財政負擔,同時亦為中小企推出「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和為合資歷企業推出「保就業」籌劃,以紓緩企業現金流轉艱苦。
就吳議員問題的兩部分,經諮詢運輸及房屋局后,現綜合回復如下:
在斟酌是否調整有關住宅物業的印花稅稅率時,必需審慎斟酌相干支配對整體樓市的影響。受環球和本地因素影響,住宅物業市場由2019年下半年起轉趨淡靜。樓價雖稍有回落,但最近亦有回升跡象。整體樓價仍處于一般市民難以負擔的程度。2021年第一季的市民置業負擔比率(注)仍然處于73%的高程度,遠高于2000年至2019年20年長期平均數的45%。
任何放寬需求管理辦法或下調印花稅稅率的舉措,均可能被市場趁機炒作為調整樓市政策的訊號,亦可能會刺激部分市民對本地住宅物業的需求,在目前房屋仍然供不應求的情形下,有機遇造成推高樓價的反后果。因此,必需審慎行事。
至于非住宅物業方面,引入雙倍從價印花稅的目標,是防止住宅物業市場的亢奮情形蔓延至非住宅物業市場。非住宅物業售價雖然由2019年開端有回落的趨勢,但依然維持較高程度,會繼續親密監察市場情形。
香港永久性居民如購置新住宅物業

一如既往,會繼續留心市場情形,參考一系列指標,包含物業市場價錢、市民置業負擔比率、物業成交量和供給量、本地和環球經濟變化等,適時採取適合的辦法回應市場變化,確保物業市場健康發展。
注:置業負擔比率是指就一個面積45平方米的單位而言,若以當時的按揭利率和20年還款期計算,按揭供款相對住戶(公營房屋住戶除外)入息中位數的比率。
完
2021年7月8日(星期三)
香港時光16時22分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