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2-24 作者:港勤商務 瀏覽:
問:我的朋友是華僑,現在已經申請入意籍了,然后想回國開公司,請問具體有什么要求嗎?國內對華裔或華僑創辦公司有什么優惠政策嗎?
答:華裔在國內開公司按外資企業待遇辦理,華僑與華裔不同,華僑按內資公司辦理,如果走招商引資的渠道可以獲得減免稅的優惠。
近代華僑投資國內企業對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起了必定的作用。重要表示在:在必定水平上增進了廣東、福建、上海等地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改善和方便廣東、福建二省僑鄉的交通運輸,加速了城鄉物質交換,以及推進廣東、福建沿海城市的發展和繁華。
建國后的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樹立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光輝成績,國際位置的進

自70年代末期中國履行對外開放政策以來,極大地激發了寬大華僑和海外同胞對祖國經濟建設的熱忱,他們積極回國投資,辦起了許多獨資、合資經營、合作生產、補償貿易以及來料加工等企業,使華僑的國內投資比過去30年有了突破性的發展。據初步統計,到1983年,僅廣東、福建兩省接收的僑資以及和華僑有接洽的資金近10億美元,僑務部門所屬企業和事業單位接收的資金2億多美元。這些事實初步顯示了寬大華僑和海外同胞在經濟上支撐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力氣。
問:華僑想回中國投資開廠,以外資企業還是中外合資在政策上更優惠?中國對海歸華僑回國投資有優惠政策,請問兩者哪種更優惠?有什么優惠政策?
答:外商投資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在中國的稅收優惠政策是一樣的。
近代華僑投資國內企業具有資本主義性質者,始于19世紀60年代,以秘魯華僑黎某于1862年在廣州經營出入口商業為嚆矢。從那時起,到1949年為止,前后80多年,大體閱歷了五個階段的變化:1862~1919年是近代華僑投資國內企業的初興期;1919~1927年是華僑投資國內的發展期;1927~1937年是這項投資的全盛期;1937~1945年轉入低潮期;1945年以后有回升,但在公民黨瓦解時處于停滯。這些變化,與國內民族資本經濟的產生、發展變化趨勢基礎一致。不同的是,1927年以后,民族資本在外國資本和官僚資本的壓迫下已開端萎縮,而華僑投資卻在1927~1932年間呈現高潮。這個時代,正處于世界經濟危機產生的前夕和初期,海外華僑資本已在尋找逃避經濟危機的出路。同時,又逢銀兩匯價下跌,有利于僑匯匯回國內。此外,閩粵兩省沿海城市正在履行市政改造,也為華僑資本開拓了去路。
依據調查,近代華僑投資國內企業共25000多家,投資金額12834萬美元。其中投資廣東的企業共21268家,投資金額7079.23萬美元,占55.16%;投資福建的企業4055家,投資金額2551.39萬美元,占19.88%;投資上海的企業187家,投資金額1975.15萬美元,占15.39%;投資西南地域(四川、云南、廣西等省)數百家,投資金額1228.21萬美元,占9.57%。
近代華僑的國內投資行業普遍,工業、農業、礦業、運輸業、商業、金融業、服務業和房地產業等都有。按投資額計,以房地產業居第一位,占投資總額的42.2%;其次為商業,占15.6%;再次為工業,占15.1%。
近代華僑的國內投資,以來自旅居東南亞(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和越南等地)的華僑為主,占華僑投資國內企業總金額的80%左右;美洲華僑為次,占13.5%;澳大利亞華僑居第三位,占5.1%。
近代華僑投資國內企業的資金只占華僑匯款中的極少部分。因為僑匯重要是作為國內僑眷生涯的用款,其中只有極少部分才用于投資企業。
問:我想創辦一家內資企業。但我一個外國朋友因為一些資源是我要用到的,他想跟我合股——注意是內資企業,不是外資的——我們三個中國人占股共75%,他25%。不知道法律是否容許?
答:是否容許是根據國度對于產業分類來推定的,對于是否容許外商投資,分為勉勵,限制,容許,制止4類,所以你最好先闡明你的企業是哪一行業,這樣能力推定。另外,我不知道你為什么不想做外資企業,一般來說外資企業比內資有更多的稅收政策等方面的優惠,你的外資比例已經到達了。
你從事的是軟件行業,這行業應當屬于容許或者勉勵規模。一般來說,你注冊的應當是一個公司,那么引入外資的話,其實是你這個公司和外商合資,并不是你個人,所以情勢是符合的,除非你的企業是其他的情勢。
如果是外國人和中國人合作成立香港公司的話更簡略,因為注冊香港公司股東董事無國籍限制,提供身份證或護照就可以。
港勤集團專業提供香港公司注冊,境外公司審計,商標注冊,秘書服務,法律咨詢等服務。經過多年打造與沉淀,公司客戶遍布全球。對每一位客戶的服務做到精益求精,讓每一位客戶感到服務滿意。

【返回上一頁】
上一篇:有香港公司財務報表格局或模板嗎?
掃一掃
18926071152
微信同號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