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2-24 作者:港勤商務 瀏覽:
2019年,對于國內投資者來說,用“辛酸”一詞形容不為過,人民幣貶值、“房住不炒”、信貸膨脹、千股跌停、P2P關停,固收撤消,不再剛兌……
心累不止于此,國內的投資者想投資海外市場,卻又受限于國際金融市場的“捉摸不定”和國際形勢的“動蕩不安”,加之全球資產種類諸多,若投資者缺少全面的洞悉才能,又未借助專業的金融、投資管理機構的指點,貿然進行投資決策實則是一種不理智的行動。
而此時身兼數職的“海外房產”施展了特別的作用。
海外房產在不同于中國市場的“玩法規矩”上綻放著奇特的魅力。
房屋產權方面:中國房子的產權一般為40年、50年、70年,而購置海外房產,購房者一般享有至少99年的產權,大多數都是永久產權。
首付方面:中國房產首付占全款的比例至少在35%(實際占比50%左右),而海外房產首付金額一般占全款的比例為5%-50%之間。
貸款方面:國內一般自買家簽署房產合同后,就要開端實行還貸的任務,而海外購房在現房交割后才開端還貸。
法律保障方面:在中國,購房者自行就可以購置房產,一般不會自帶律師。而在海外,購置房產則須要律師的全程介入,保障買家的權力和規避掉了很多風險。
租金回報方面:國內房產的租金回報在0.7%-3%之間,海外房產的租金回報一般在2.5%-10%之間。國內房產說的都是建筑面積,大多數還都是毛坯房,海外房產說的室內使用面積,且交房尺度都是精裝修,還帶家具包。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進以及投資理念的普及下,投資者對海外資產配置、海外房產配置逐漸關注并器重起來。
據統計,80%的高凈值人群都有海外資產配置的需求,其中房產投資最受高凈值人群的喜愛。下圖右側數據來自于《中國高凈值人群海外投資趨勢報告》,列出高凈值人群擁有海外房產不同套數所占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資海外房產的高凈值人群中,60%的人擁有一套以上的海外房產。
其實,海外房產發展到以“資產配置”為購置目標今天,也閱歷了多次重大改變,有業內專業人士總結了海外房產變遷的四個階段,在不同時光階段的背后,其主力購置群體和購置目標均有不同。
時光階段:2000年至2008年
購房群體:留學生、移民群體
購房目標:剛需自住
海外房產基礎在2000年以后才在中國形成商業化范圍,這一階段購置海外房產重要群體以留學生、移民人士為主。
從圖表可以看到,2000年以后,中國赴海外留學人數出現飛速增加的趨勢。由于那時的移民政策還沒有那么嚴厲,留學生在畢業后自然“順理成章”選擇留在當地工作以及后續的移民安家,滿足“自住”的基礎需求成為留學移民群體購置海外房產的重要目標。
時光階段:2008年至2011年
購房群體:高凈值人群
購房目標:夸耀型花費
這一階段的購置人群不再以留學生為主力,海外留學生受2008年全球次貸危機的影響更偏向于回國發展。購房主力軍切換為高凈值人群,同時,購房的目標也產生了改變,如果問發家的富豪們“家里都有什么資產?”,說有多少基金、多少股票,都不如說在國外有套房子更讓人羨慕。
海外房產在高凈值人群中被賦予了新的身份——“夸耀型”資產,以莊園、農場、酒莊為代表的房產類型在此階段受到高凈值人群追捧。
時光階段:2011年至2017年
購房群體:炒房群體、移民群體
購房目標:炒樓花、移民剛需
2011年左右,中國房地產市場開端實施“限購限貸”政策,這一政策收窄了投資者在中國房產市場的投資管道,國內投資者以往的投資操作“失效”,不再是“國內任性投資也能遍地開花”,于是,炒房客將目光瞄向海外房地產市場。
炒樓花風靡一時,投資人在樓盤未落成之時繳納小比例首付,并在交房前轉手賣給他人,賺取中間價差。其中萬萬不能小覷的便是以中國大媽們為代表的炒房群體,盡管她們不善于英語,但絲毫不影響她們橫行于國外街道,“霸占”國際房產市場中的一席之地,更值得一提的是,身經百戰的大媽們積聚了一身的炒房經驗,著實令人信服。
與此同時,受美國EB5移民和歐洲買房移民政策等影響,移民群體購房需求也大幅增加。
時光階段:2017年至今
購房群體:新中產及以上階層
購房目標:全球資產配置、稅務規劃
2017年海外各國開端出臺政策管控房產投資市場。如澳大利亞、新加坡、加拿大出臺“海外投資者印花稅”,其中新加坡、溫哥華對國外投資者收取的印花稅高達20%。這意味著,同樣一套房子,本地人須要100萬,而國外投資者須要120萬。砍掉了大部分以投資為目標的人群。
與此同時,“新中產階層”不斷強大。以“新中產階層”為主力的購房群體逐漸回歸主流市場(如英國、美國、日本、德國等),投資心態日趨成熟,更加尋求資產的穩固性,投資目標改變為資產配置、稅務規劃等,通過純杠桿投資實現“以房生房”、“以租養貸”。
新中產階級是指以30歲到40歲左右的人為基本的一個壯大族群,潛在的物資尺度為他們必需要通過個人勞動,而非父母支撐下、全款購置所在城市的不動產及家用車,且組建家庭的雙方年收入達50萬人民幣。那么這部分群體,手中可安排流動性資產較富饒,且撫養后代壓力較小,在理財投資時,會選擇海外房產。
回歸最主要的問題——為何配置海外房產成為投資范疇的剛需?
①疏散單一貨幣的風險
股神巴菲特說過,投資最基礎的三條軍規:第一,保住本金;第二,保住本金;第三,時刻牢記前兩條。
高凈值人群進行全球資產配置、優化投資組合,目標之一就是疏散單一品種配置帶來的風險。當風險降臨,“一籃筐雞蛋”能夠對沖單一品種“被玩壞”所帶來的喪失,從而實現資產的穩固性,最大化的抗跌保值。
完成“疏散風險”第一步后,原始資本能夠相對安全的實現最大化積聚。接下來投資者須要斟酌的是如何從海外房產配置中獲取收益。
②加杠桿
相似英國、美國等國度,不履行“限購限貸”政策,這為房產投資者提供了發揮拳腳的舞臺。阿基米德說“給我一根杠桿,我就能撬動地球。”我們須要的這根“杠桿”,能讓你撬動你的口袋。通過海外房產貸款的“杠桿”去放大投資收益,在基本收益上獲取更多的收益。
③以租養貸
“以租養貸”顧名思義,通過貸款購房將房子出租,應用房租償還貸款和所有的持有成本,還有所剩余,這也是應用杠桿功能,而且是實現后面很多功能的前提。
④以房生房
巴菲特有言“人生就像滾雪球,同樣財富也須要滾雪球”,投資海外房產同樣可以滾雪球。比如在核心腸帶購置一套具備升值潛力的優質房產,購房者應用未來房產升值部分,投資下一套房產的首付,第二套房產如上操作,實現“房產的裂變”。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所有的成本只是第一套房的首付。
⑤以房養老
以房生房,到了年老之時擁有多套海外房產,而且通過租金早已

⑥以房養學
留學生海外求學,“住”是一個要解決的大問題,房租年租金是一筆不小的支出。而有一種“神奇”的操作讓留學生既解決了“住”又解決了“學”。
比如有的家長會在學校周邊購置房產,將其中一間留為己用,將其它房間出租,應用房屋租金去嘗還部分貸款,等孩子學成回國的時候把房子一賣,這年的升值部分完整可以籠罩在外留學期間額所有費用。而且讓孩子自己當房東,有主人翁意識。
留學留學,“留”在前,“學”在后,先解決了最要害的居住問題,很好的融入當地的社會和文化,避免群租帶來的居住條件不善的帶來的不好心境,影響學習。其實,如果租房,昂揚的租金就是給當地房東去還貸款,還不如家長先出少部分的首付給自己孩子先買一套。
⑦候鳥式養老
隨著全球化過程步履的加快,人們對老年時的居住地有了越來越多的選擇。以前常聽北方人去海南養老,如今養老的選擇不僅局限于國內,海外養老的熱潮逐漸興起。國外養老有著諸如基本設施建設完美、醫療系統相對健全、季節性疾病預防、環境氣候適宜等等的吸引力。
⑧資產傳承
對于高凈值人群來說,購置海外房產除了投資和自住,最看重的便是“資產傳承”。前文說過,購海外房產者大多具備永久產權,意味著購房者購買的房產具備傳承性,可傳承給后代。
⑨稅務規矩
海外房地產作為非金融類資產,不在CRS披露的規模內,有效可規避CRS,確保手中的資產不被稀釋與縮水。另外,國內購房者的個人信息亦會受到隱私掩護,不會公開曝光。
綜合以上幾個觀點,購買海外房產具備“教育”、“投資組合優化”、“風險疏散”、“保險”、“自住”、“養老”、“財富增值”、“稅務規劃”、“財產傳承”等等多重功能。
海外房產從最初的自住功能到今天的資產配置功能,閱歷了近20年的發展變遷,其主要性已逐漸被投資者所認知。
隨同著人們來自“教育”、“稅務”、“自住”等各種需求的增加,海外房產更像是資產規劃的“優惠套票”,滿足購房者的多重需求。
海外房產正是因為“剛需”,所以成為剛需。
港勤集團專業提供香港公司注冊,境外公司審計,商標注冊,秘書服務,法律咨詢等服務。經過多年打造與沉淀,公司客戶遍布全球。對每一位客戶的服務做到精益求精,讓每一位客戶感到服務滿意。

【返回上一頁】
上一篇:企業海外并購,如何搭建交易架構?
掃一掃
18926071152
微信同號
聯系我們